2010-11-24

亞硝酸鹽之生成與無機消毒之要點(有機認證土質改良需求)

         
         
            
肥料中與環境污染較 相關者為氮與磷肥。施用氮肥若過量,沒有被作物利用完全,則很快會被土壤中硝化細菌轉化硝酸態氮,硝酸態氮隨著水份向下滲入進入地下水層,如果飲用水係採 用地下水時,則就安全堪慮。剛出生到六個月大的嬰兒,若營養攝取吸收過多的硝酸態氮則會引起「藍嬰症」;硝酸鹽在代謝中轉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進入血液,氧化血紅素中的二價鐵 成三價鐵,降低血紅素攜氧能力,造成氧氣不足,引起嬰兒窒息。
硝酸鹽數據.jpg 

另外亞 硝酸鹽(標準值0.1ppm以下)類進入人體代謝中會與次級胺結合,一般咸信可能導致胃癌。所以環保嚴格者如德國規定排放水中硝酸鹽含量被要求在5ppm 以下,國內飲用水標準則在10ppm以下 (3)。另外大量的施肥如硫銨則會引起土壤變酸,引起土質低劣,改變樹頭裡面的土壤微生物相,降低土壤肥力。坡地作物或果樹栽培等超施磷肥,或是磷肥在裸 露的地表被水沖刷進入水源系統,由於磷亦為微生物生長所必須,營養元素進入水源系統,改變了原有的營養平衡,優養化的結果,造成微生物偏頗優勢生長,而消 耗水中溶氧,抑制其他種傲生物生長,結果惡化了水質。台灣本土依據環保署的資料,僅還有少數兩、三座的水庫沒有被汙染而已。 

        
自二次大戰以來,由於 石化能源、機械、化學肥料、植物及動物的保護藥物或生長素、育種及遺傳工程等的使用及演進,使得農業生產方式趨向工業化及密集化,產量的確顯著地增加,解 決了因人口增加而產生的糧食不足,成就了所謂的綠色革命。然而,卻也同時產生了下列問題:



1. 環境之污染及破壞:農藥及肥料之硝酸鹽殘留,以及工業化大量畜養牲畜產生的動物糞尿污染了水及土壤,農藥又會污染空氣,密集的耕種方式亦使表土流失。


2. 生態破壞:單一農產品之密集生產方式及以人類需求為導向的育種與生物遺傳工程,使地球上的物種減少。農田的開發使當地生物之生長環境破壞,生物無法繼續生 存。農田中小動物、昆蟲、鳥類等受農藥及肥料之侵害而死亡。昆蟲、細菌及真菌等也因病蟲害防治藥物的過度及長期使用,而產生抗藥性 (assistance),對農業生產威脅更大。
亞硝酸鹽測紙.jpg
3. 食物污染:農藥、肥料、動物用藥及動植物荷爾蒙等之殘留危害了食品安全及人體健康。

4. 開發中國家農產品生產過剩,造成政府在產品價格或農民所得補貼上的財政負擔

5. 已開發國家因致力於生產可供外銷之農產品以賺取外匯,又遭受已開發國家之糧食傾銷 (dumping),使得其糧食生產減少而糧食供應不足。



6. 因大量使用機械,使得農村人口外移,破壞了鄉村的社會結構,造成了就業市場的壓力,同時也產生了社會問題。



    自從農藥(抗生素)發明以來,在對抗植病療法的主流意識中認為:只要把病菌殺光光,自然可治癒疫病。農藥(抗生素)的濫用使植物本體原有的免疫功能下降失 調,也造成病菌升級再升級,終於造就了病菌的猖獗與「無藥可用」的窘境,也使各類植栽越來越容易生病。其實,除了肥料養份均衡之外,環境預 防的提昇也是一個維持植體健康生長的的重要關鍵。一般提昇植體抗疫病的方式以轉接栽植或品種改良為主,有強化抗菌的、亦有刺激植體免疫功能的。而近年來逐 漸興起的栽植環境預防植病學觀念,就比較傾向改善栽植環境、灌溉用水、由瀚東萊國際實業公司專利研發『田王』多功能無機消毒土質改良劑(去除硝酸鹽)來預防細菌抗病能力。

                         

不可忽視的蔬果農藥殘留


現代農業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而每年 農藥生產量及使用量都正在上升,其衍生出來的污染及農藥殘留問題,正威脅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
 越來越多研究顯示,使用農藥不但對健康 造成影響,更造成環境污染,因此國際社會多年前已陸續禁止高危農藥的生產及使用,例如一千種曾於歐盟國家註冊的農藥中,已有一半於過去十年間逐步停用。

可 是,中國作為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大的農藥生產國,一些被禁多年的農藥仍然大量非法製造及使用。由於農藥濫用及污染情況嚴重,蔬菜上的農藥殘留正威脅消 費者健康

上世紀後半期,全球農藥的使用增長快 速,批准使用的農藥從50年代的幾十種增加到90年代的約800多種。這些農藥成分又可以合成數千種不同產品,50年 代起,每十年農藥的使用都會增加一倍

2000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五大農藥市場,每年有近20億美元的銷售額,中國每年大約生產 200種農藥,及500多種配方農藥製劑,農 藥總產量達到40萬噸,農藥總使用量超過145萬噸∕年,並且以每年7-9%的速度增加。中國有4.7億公頃的 土地使用農藥,其中蔬菜佔23.8%,水稻佔18.1%,小麥佔10.4%,這三種作物佔了農藥使用的一半。


農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使用農藥主要是為了殺死農田間 會侵害農作物的害蟲,但農藥的毒性除了毒死害蟲之外,亦會將有益的昆蟲或生物,例如傳播花粉的蜜蜂、幫助翻鬆泥土的蚯蚓等一併殺死,破壞生態系統平衡。而 害蟲減少亦可引致天敵數目下降,甚至令天敵絕種,危害生物多樣性。某些農藥亦會抑制動植物及微生物的生長,甚至令青蛙的性別改變,對自然生態的影響十分嚴 重。

施用後農藥會殘留於土壤中,長遠令土質變劣,以致出現土 地瘠化、石化或沙漠化等現象。某些農藥更會揮發於空氣中或流到附近河流,污染地下水。某些農藥還會在環境中積聚,極難在自然環境分解。

 
農藥殘留對健康的影響
長期食用含有農藥殘留的食物可引致多種慢性疾病,包括癌症、生殖和神經系統疾病。超過150種農藥都已列為可致癌物質。 部分農藥會破壞人類的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引致生殖系統問題及減少精子數量,嚴重者可引致不育。有些農藥殘留甚至經由孕婦傳至胎兒,影響胎兒發育,並可 經由母乳傳至嬰兒。食用過量農藥更可引起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不同種類的農藥混合 後會出現雞尾酒效應,對身體的破壞,比任何一種化學物質還要大。有研究顯示同時食用有三種農藥殘留的食物,其影響比單一種農藥大一百倍。 可見消費者如長期進食這些蔬果,實在對健康構成很大威脅。      資料來源:綠 色和平


 瀚東萊國際實業會繼續捍衛食品安全,加快食品安全監管的步伐。此 外,與綠色和平主張發展可持續農業,作為根除農藥污染的治本之道。